顯示具有 台北市立復興高中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台北市立復興高中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4年12月5日 星期五

【台北市立復興高中-翁意婷】時間管理很重要

照片提供:翁意婷
意婷在101學年加入慈大生科,目前在林明德老師實驗室進行與斑馬魚胚胎發育相關的專題研究。對於未來,意婷目前傾向於先工作一段時間再回學校進修。

意婷對慈大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,慈大比起其他學校來說,有很多很多的(國際)營隊。雖然意婷也有在校內打工,但還是參加了暑期在西林國小的營隊,以及Eco-Camp(國際學生環保意識交流營)。Eco-Camp的經驗令意婷印象深刻,因為參加的成員來自世界各國,使得擔任隊輔的意婷不得不全程說英文,瞬間覺得自己的英文程度急速上昇。

除此之外,意婷覺得慈大的講座很多、主題很廣,而且幾乎每週都有,當她跟在其他大學的同學提到時,同學也都覺得慈大的活動很豐富。她覺得這些講座都是很好的吸收資訊的機會,因此能參加就去參加。

對於高中的學弟妹,意婷有幾個小叮嚀:第一是不要忘了英文。雖然大家都知道讀自然組科系,上大學以後都要用原文書,但是原文書的文法其實很簡單,英文最好的時候反而是高中時代,因此意婷現在都會要求自己每個學期都要修到英文課,讓自己不要把英文給荒廢了;第二是時間管理很重要,意婷因為有打工又有進實驗室作實驗,加上課業就已經忙得不得了,更何況還要留時間看書跟休息,因此時間管理非常要緊。最後是上大學以後,什麼事都要去體驗一下!定下目標,一定要隔一段時間回頭去看看,有作不到的項目,就自我檢討,看是要繼續努力把它做到,或是要放棄,這樣才不會糊里糊塗地過完大學四年。

最後,意婷覺得,慈大在硬體設備方面絕對不輸給其他學校,因此要向學弟妹們推薦慈大。高中生在選擇大學校系時,很容易被名稱給迷惑,所以學弟妹們最好是多努力去了解,才不會入學以後發現落差很大喔!除此之外,學生科不只可以往生物這方面走,學校裡也有很多學程可以一 起修的:如急難救護學程、生物技術學程等資源可以運用,多走些路多探索自己的興趣,才能收穫滿滿!

<採訪整理:葉綠舒老師>


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

【台北市立復興高中-胡靖宜】有熱誠,就可以打敗各種不可能

照片提供:胡靖宜


靖宜同學在101學年加入慈大生科,目前在謝坤叡老師實驗室研究生物時鐘與神經內分泌之間的關係,希望能經由了解這兩者之間的關連,對於疾病治療找出最好的時間點。對於未來的方向,目前靖宜還在考慮,或許會先工作一段時間再回校園。

靖宜對慈大印象最深刻的有慈濟人文課程的訪視。當初是因為已經體驗過環保站與課輔,所以選擇了訪視;但是在每個月跟著老師去訪視的過程中,從第一次去訪視時,看到同樣在台灣生活,可以有這麼大的落差,到後來看到了照顧戶的生活慢慢變好,覺得很感動。除此之外,跟慈懿會爸媽的互動也是讓靖宜很感動的部分。靖宜還記得有位同學出車禍時,因為家人都在高雄,一時無法趕到;但慈懿爸媽卻在中間的空窗期先後趕來陪伴,讓同學不會有孤單的感覺;而慈懿爸媽們會跟同學們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與心情體會,也讓靖宜覺得自己好有福氣,這麼多可能要到五、六十歲才有機會可以體會、了解的事,因為有慈懿爸媽,讓他們在二十出頭時就可以了解了。因此,放假回家時,只要有時間,靖宜也會主動去找懿德爸媽聊聊天,多吸收他們的人生體悟。

由於來自校風相對開放的復興高中,靖宜覺得,雖然慈大的校風較保守,但是對於喜歡好山好水的學弟妹,花蓮是個很適合他們的地方;而慈大對學生的照顧,也讓靖宜覺得,如果要培養自己獨立活動的能力,可以考慮來念慈大,在這裡展開獨立生活的第一步。

最後,靖宜想要給學弟妹的叮嚀是:只要有熱忱、有決心,就可以打敗各種不可能,享受熱血生活!

<採訪整理:葉綠舒老師>

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

【台北市立復興高中-翁偉翔】早點確定方向很重要!

照片提供:翁偉翔
偉翔同學畢業於台北市立復興高中,在100學年時加入慈大生科,目前在許豪仁老師實驗室研究與高血壓有關的題目,並計畫繼續在豪仁老師實驗室攻讀碩士。

其實偉翔在大一剛進來的時候,也曾經度過一段有點迷惘的時光;那時候他又想作研究、又不想放掉社團活動,所以除了加入了陳俊堯老師的實驗室以外,還參加了生科系排與系籃、還有街舞社,弄得自己分身乏術,後來經過一番沈澱了以後,調整自己的生活步調,重新發現自己的興趣,讓學業跟社團活動之間得到平衡。

到了豪仁老師的實驗室,偉翔經由研究了解了課業和實作之間的連結,重新發現自己對課業的興趣;他的研究成果也受到肯定,並經由學校補助機票到土耳其的伊斯坦堡去參加國際會議,跟全世界交流。

回憶過去在慈大印象最深的事,偉翔認為是慈大的人文活動。其實一開始是弦樂社的同學找他幫忙,在「父母恩重難報經」演繹中的「跪羊圖」負責小提琴樂曲部分;結果,演繹改善了他和父親的關係。原來偉翔小時候在愛荷華州長大,到小學六年級才在父親的安排下回到台灣上學。當時的偉翔並不想回台灣,加上爸爸在美國時一直都在洛杉磯工作,父子見面的時間並不多,因此回台後父子的關係並不融洽。演繹之後,偉翔了解到父母的辛苦,開始想要跟父親多些互動,讓父子的關係改善了很多。

偉翔想跟復興高中的學弟妹們推薦慈大生科系。雖然「生命科學」聽起來好像很普通,但是偉翔覺得慈大生科的老師們研究範圍很廣,只要有興趣的領域,都可以找到實驗室來學習;雖然「慈濟大學」這四個字當初也讓偉翔考慮了一下,但是來了以後發現,其實慈大並不會強迫同學吃素,課程上跟其他學校的差別也不大。由於偉翔的父親回台灣後也在其他大學任教,聽了偉翔在慈大的生活點滴之後,翁爸爸也說,在其他學校的師生互動沒有像慈大這麼多,相對來說,慈大的同學更有機會可以跟老師學習專業知識與分享人生經驗,這是其他大學所沒有的。

最後,偉翔想要提醒高中學弟妹們,早點確定方向是很重要的,不要一直到大四要畢業都還不知道要作什麼喔!

<採訪整理:葉綠舒老師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