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慈大生科101級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慈大生科101級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4年12月12日 星期五

【新北市立新莊高中-王姿方】大學跟高中說的不一樣

照片提供:王姿方

姿方在101學年加入慈大生科,計畫在三年級下學期進實驗室作實驗。大一、大二時曾經參加熱舞社,二年級時,除了是熱舞社的幹部以外,還同時也在系學會,很忙呢!

姿方覺得慈大最特別的就是學餐,因為午餐只要25元真的超便宜,回台北都很想跟同學炫耀在學校吃飯超省錢!

姿方想跟學弟妹分享的大學經驗是:以前高中的時候,大家都說大學生很悠閒,不想上課就可以蹺課;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!大學生還是有很多功課要顧,很多課其實很重要,不要不想上就蹺課,有規律的生活還是比較好的。到外地去讀大學,離開父母的照顧,很多事都要自己來,無形中也就學會了自立自強。

最後姿方想跟學弟妹們推薦慈大,為什麼呢?其實姿方覺得慈大的環境不錯,是個可以放鬆心情讀書的好地方,不像台北總是在東奔西跑。如果學測或指考考得不盡理想,上不了西部的大學,若相同的科系慈大也有,不妨來慈大,保證不會虧到的!花蓮雖然有點遠,可是從臺北車程只要兩個小時。在花蓮唸書,生活上也不需要擔心,慈大在花蓮市,臺北有的這裡幾乎都有。因為已經在花蓮,如果想出去玩,課餘的時間可以安排,不需要和觀光客擠假日的時間去美麗的景點。沒有交通工具?不用擔心,這裡的計程車會幫學生打折。當然,如果家裡有餘力且騎車技術好,有機車是最好的了, 有空的時間都可以和朋友們去網路上推薦的景點以及美食,甚至可以自己挖掘到很多特別的地方。

除此之外,對於想要走生物方面,但是還沒有完全決定方向的同學,生科系其實是很好的選擇,可以給自己多一點喘息的空間。為什麼呢?因為生科系學習的領域很廣,從醫學、生態、微生物都有機會碰到,藉此可以更清楚了解自己喜歡的是那個領域!每個學校的老師幾乎都一樣好,所以不用擔心學不到東西,每位老師學經歷都很豐富,能站在台上和我們講課都需要一番經歷,所以要選系不選校,未來才不會後悔。

<採訪整理:葉綠舒老師>

2014年12月6日 星期六

【新北市立新莊高中-凃品揚】慈大是唸書的好地方!

照片提供:凃品揚
品揚在101學年加入慈大生科,目前在周帛暄老師的實驗室裡面,進行與草莓的熱休克蛋白相關的研究。品揚除了參與研究之外,同時也參加了熱舞社,還當過生科系「飢餓30」與「新生宿營」活動的主持人喔!

對於慈大,品揚印象最深刻的是「住宿」跟「學餐」。由於高中畢業以前都住家裡,第一次住外面,跟三個不認識的人住在同一空間,覺得分外新鮮;而學餐一餐二十五元吃到飽(老記者按:早餐是十五元),更是令品揚覺得簡直就是「佛心來的」,不過也害得他寒假回台北時,在外面自助餐打菜時,因為忘了不是在慈大,一不小心就打了一百多元!

當年品揚選擇慈大,其實是選系不選校。因為喜歡大自然、森林,所以志願全部選填了相關的科系。他也叮嚀學弟妹們,除非有經濟考量,否則盡可能選自己喜歡的科系來念就好。選定自己喜歡的,一頭栽進去,就算途中發現好像不是自己想要的,其實也不用太擔心,畢竟慈大生科學長姐們的出路百百種,並不是讀了生科,畢業後就只能走生科。

品揚很推薦慈大,他認為慈大雖然在花蓮,但因為在市區,所以生活機能是很好的;但又不像台北,一出校門就有很多誘惑,雖然花蓮市區也有KTV、電影院,但是離慈大還是有一點距離,不會讓同學花很多時間在那些誘惑上。而且宿舍風景很好又不用搶,其他很多學校,若宿舍抽不到就只能去住貴得不得了的租屋,雖然慈大是私立學校,但是光是吃跟住的費用,就省下非常多了。

最後,品揚要勉勵高中學弟妹們:進大學之前,心理素質要調適好,不要有為別人讀書的心態,這樣上大學以後才能夠如魚得水。

<採訪整理:葉綠舒老師>

2014年12月5日 星期五

【台北市立復興高中-翁意婷】時間管理很重要

照片提供:翁意婷
意婷在101學年加入慈大生科,目前在林明德老師實驗室進行與斑馬魚胚胎發育相關的專題研究。對於未來,意婷目前傾向於先工作一段時間再回學校進修。

意婷對慈大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,慈大比起其他學校來說,有很多很多的(國際)營隊。雖然意婷也有在校內打工,但還是參加了暑期在西林國小的營隊,以及Eco-Camp(國際學生環保意識交流營)。Eco-Camp的經驗令意婷印象深刻,因為參加的成員來自世界各國,使得擔任隊輔的意婷不得不全程說英文,瞬間覺得自己的英文程度急速上昇。

除此之外,意婷覺得慈大的講座很多、主題很廣,而且幾乎每週都有,當她跟在其他大學的同學提到時,同學也都覺得慈大的活動很豐富。她覺得這些講座都是很好的吸收資訊的機會,因此能參加就去參加。

對於高中的學弟妹,意婷有幾個小叮嚀:第一是不要忘了英文。雖然大家都知道讀自然組科系,上大學以後都要用原文書,但是原文書的文法其實很簡單,英文最好的時候反而是高中時代,因此意婷現在都會要求自己每個學期都要修到英文課,讓自己不要把英文給荒廢了;第二是時間管理很重要,意婷因為有打工又有進實驗室作實驗,加上課業就已經忙得不得了,更何況還要留時間看書跟休息,因此時間管理非常要緊。最後是上大學以後,什麼事都要去體驗一下!定下目標,一定要隔一段時間回頭去看看,有作不到的項目,就自我檢討,看是要繼續努力把它做到,或是要放棄,這樣才不會糊里糊塗地過完大學四年。

最後,意婷覺得,慈大在硬體設備方面絕對不輸給其他學校,因此要向學弟妹們推薦慈大。高中生在選擇大學校系時,很容易被名稱給迷惑,所以學弟妹們最好是多努力去了解,才不會入學以後發現落差很大喔!除此之外,學生科不只可以往生物這方面走,學校裡也有很多學程可以一 起修的:如急難救護學程、生物技術學程等資源可以運用,多走些路多探索自己的興趣,才能收穫滿滿!

<採訪整理:葉綠舒老師>


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

【台北市立復興高中-胡靖宜】有熱誠,就可以打敗各種不可能

照片提供:胡靖宜


靖宜同學在101學年加入慈大生科,目前在謝坤叡老師實驗室研究生物時鐘與神經內分泌之間的關係,希望能經由了解這兩者之間的關連,對於疾病治療找出最好的時間點。對於未來的方向,目前靖宜還在考慮,或許會先工作一段時間再回校園。

靖宜對慈大印象最深刻的有慈濟人文課程的訪視。當初是因為已經體驗過環保站與課輔,所以選擇了訪視;但是在每個月跟著老師去訪視的過程中,從第一次去訪視時,看到同樣在台灣生活,可以有這麼大的落差,到後來看到了照顧戶的生活慢慢變好,覺得很感動。除此之外,跟慈懿會爸媽的互動也是讓靖宜很感動的部分。靖宜還記得有位同學出車禍時,因為家人都在高雄,一時無法趕到;但慈懿爸媽卻在中間的空窗期先後趕來陪伴,讓同學不會有孤單的感覺;而慈懿爸媽們會跟同學們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與心情體會,也讓靖宜覺得自己好有福氣,這麼多可能要到五、六十歲才有機會可以體會、了解的事,因為有慈懿爸媽,讓他們在二十出頭時就可以了解了。因此,放假回家時,只要有時間,靖宜也會主動去找懿德爸媽聊聊天,多吸收他們的人生體悟。

由於來自校風相對開放的復興高中,靖宜覺得,雖然慈大的校風較保守,但是對於喜歡好山好水的學弟妹,花蓮是個很適合他們的地方;而慈大對學生的照顧,也讓靖宜覺得,如果要培養自己獨立活動的能力,可以考慮來念慈大,在這裡展開獨立生活的第一步。

最後,靖宜想要給學弟妹的叮嚀是:只要有熱忱、有決心,就可以打敗各種不可能,享受熱血生活!

<採訪整理:葉綠舒老師>